上海市拥有庞大的老年人口,对陪诊服务的需求十分急切,因此本次陪诊师培训的座谈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具体情况。
会议基本信息
2025年7月8日,在上海开放大学成功举办了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工作座谈会。会议吸引了来自11个试点区的民政部门代表、陪诊培训学员代表以及服务对象代表等超过50位人士的积极参与。与会者齐聚一堂,共同致力于促进陪诊服务的进一步优化与发展。
老年人口状况
上海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表明,至2024年底,上海市的户籍人口总数达到了1537.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37.6%。这一数据反映出老年人口规模较大,对陪诊服务的需求尤为突出。在2024年1月,上海市民政局与市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了《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旨在为陪诊服务的实施提供政策上的指导。
培训结业情况
上海开放大学在本年三月开启了针对2025年的全市陪诊师培训项目。至6月底,包括虹口、浦东、黄浦、静安在内的11个试点区域共有1203名学员成功完成学业。这些新晋学员将构成陪诊服务领域的生力军,助力老年人就医。以长宁区的学员为例,他们已在所在地的综合医院进行了实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培训内容安排
上海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员强调,陪诊服务具有特殊性,从业者必须熟悉就医流程、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掌握心理支持方法和具备人文关怀意识。为此,该校成立了由高校教师、医疗领域专家以及养老服务人员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所开设的实践课程内容广泛,包括政策法规、服务标准、医患交流技巧以及老年人心理知识等方面。培训过程中,特别强调将专业技能的传授与人文素养的提升紧密结合。
平台建设举措
学校研发了“养老服务人才管理平台”,同时将相关学习成果录入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此做法有利于打造养老服务人才成长路径,助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确保老年人能够寻找到专业且值得信赖的陪诊服务人员。
未来发展方向
在座谈会上,试点区域的民政管理部门领导分享了工作经验,并强调将推动陪诊服务从局部试点向全面推广过渡,同时从零散自发向规范化、系统化发展。上海开放大学的党委书记闵辉指出,该校将持续推进“标准引领、资源支持、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不断深入探索,为上海的养老服务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海市在政策扶持、培训机制、人才培育等领域持续推动陪诊服务的进步。针对上海陪诊服务的未来发展,您认为还需在哪些领域进行优化提升?期待您的评论和留言,同时欢迎点赞和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