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多到抖出半碗!这哨所的戍边故事有多震撼?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靳昊 赵明昊 孙金行

今年“小咬”的数量明显减少,以至于防蚊服都派不上用场。马军武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然而,对于前来哨所参观的游客来说,这里的蚊虫依然众多,没过多久,他们的脸和胳膊上就布满了红肿的疙瘩,痒得让人难以忍受。

此处是坐落在“西北尽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的军事哨所。那位名叫马军武的职工,体格健壮,皮肤因日晒而显得黝黑。此刻,他正向来到哨所参观的游客娓娓道来边防的故事。

往年蚊虫密密麻麻,每立方米竟达1700余只。马军武提及,即便烈日炎炎,他和同事们仍需全副武装,“这些‘小咬’毒性甚烈,能穿透衣物进行叮咬,被叮之处皮肤会红肿并溃烂。每次巡视边境归来,衣内总能抖落出半碗蚊虫。”

军武哨所,旧称“桑德克哨所”。在哈萨克语里,“桑德克”一语双关,既指代“空箱子”,也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哨所周边数十里内人迹罕至的景象。

在位于我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阿拉克别克界河旁,这座民兵哨所见证了马军武37年的忠诚守候。

马军武的戍边故事,要从那场抗洪说起。

1988年4月23日,一场规模空前的洪水沿着阿拉克别克河奔腾而下。这股洪水摧毁了简易的大堤,破坏了龙口的稳定,汹涌地向着一八五团团部的方向推进。“依据当时国际法的常规做法,若不加以阻止界河的改道,那么界河以东以及自然沟以西的我国领土,很可能会被划归至邻国的版图。”马军武如此回忆。

在危急时刻,一场捍卫领土的抗洪保卫战随即展开。马军武与众人并肩作战,共同搬运沙袋、加固铁丝网、封堵漏洞、紧急运送抗洪物资。“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迅速战胜洪水,守护我们的家园,保卫界河!”马军武情绪激昂地表示,经过连续16个日夜的拼搏,溃口最终被成功堵住,确保了国土寸土不失。

自那时起,185团党委作出决策,在阿拉克别克河畔边界处建立了一座民兵哨所,即桑德克哨所,该哨所负责守护水源、森林以及边界的巡逻任务。马军武毅然提出申请,投身其中,而那时他年仅19岁。

_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_卫士马武义

荒芜的戈壁滩、茂密的杂草丛以及连绵起伏的沙丘,当马军武抵达哨所之际,此地仅有两间简陋的土坯屋,屋内除了一张行军床外,别无他物。“最难以忍受的便是孤独。常常数月无人相伴,有时寂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马军武常常对着空旷的戈壁发出呼喊。

1991年,马军武经他人引荐,与张正美相识。次年,这对新人于哨所举办了一场简约的婚礼。婚后,张正美与马军武并肩巡边、查堤、记录日志,他们还掌握了驾驶拖拉机、修补铁丝网等技能……他们的相互扶持,使得边境线上洋溢着欢声笑语。

桑德克的冬日,气温跌至零下四十度,连绵不断的暴风雪此起彼伏。马军武在齐胸深的雪原上执行巡逻任务。腹中饥饿,便咬一口冻得梆硬的馒头;口渴难耐,便抓一把雪塞入嘴中。

每年春日时分,界河变得尤为危险。马军武将闹钟设定为每半小时响起一次,即便是在深夜,他也得手持手电筒沿河堤进行巡视。有一次,马军武驾驶皮筏在河中清理杂物。突然,一个巨浪袭来,皮筏子倾斜,他不幸落入湍急的河水中。

我在岸边追赶他,奔跑了几公里之遥,终于目睹了他攀附着树枝艰难地爬了上来。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感到悲伤又感到喜悦,忍不住扑入他的怀抱,失声痛哭。张正美仍心有余悸。

巡边途中,马军武的脚上磨穿了400多双胶鞋。每当胃痛发作,他痛得在地上打滚,而张正美则心疼得泪流满面。她多次想要说服丈夫放弃这份工作,却始终未能鼓起勇气开口。她深知,在马军武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终身专注一项事业,我为祖国守卫边疆”。

现今的军事哨所已焕然一新,新建了住宅,安装了太阳能照明设施和智能化装置,更成为了兵团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而守卫边界的战士们,也由孤身一人演变为了一个团队。

“这个地方在你的心里是什么位置?”有人问马军武。

“家。”马军武不假思索地答道。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1日 04版)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内容,由AI一键生成,根据关键词和其他参数进行文章自动采集、加工、发布。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时效性负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9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 XML地图
友情链接 石家庄市神兴小学 互助县树人高级中学 三门峡市农机农垦发展中心 永川行政服务中心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舜耕街道办事处 邢台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中心

关于站点

长子县融媒体中心那可是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所谓融媒体中心,它是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而诞生的机构啦——将各种媒体形态整合在一起,长子县融媒体中心就是肩负着多方面使命滴。

搜索Search

搜索一下,你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