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已正式公布,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举措将对自动驾驶的测试与验证产生何种深远的效应?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话题。
国际标准正式问世
7月7日,据工信部官网消息,我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ISO 34505:2025《道路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已正式对外公布。这一标准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自动驾驶测试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雄厚技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该标准明确了评价的具体流程和试验技术,为全球范围内的自动驾驶测试提供了新的规范依据。
测试场景关键意义
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功能与性能的基准在于测试场景。这一要素是确保仿真及封闭场地测试等“多支柱”安全验证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测试场景的丰富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对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显著影响。若测试场景单一,则可能导致测试数据不全面,无法准确体现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鉴于此,确立科学且合理的测试场景标准显得尤为关键。
法规制定动态进展
目前,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 / WP.29)正加快步伐,致力于制定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技术法规。同时,该论坛运用“多支柱”策略来核实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的达标情况。这一举措反映出国际社会对自动驾驶安全问题的极大关注。我国发布的相关标准与全球法规制定趋势相一致,有助于促进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规范化进程。
标准核心内容解读
新颁布的国际标准对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的评价流程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标准明确了测试场景在暴露率、复杂度以及危险度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同时,它还确立了测试用例生成的一般性方法和所需具备的关键特征。这些具体规定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导,从而有效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不同测试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标准发布深远影响
该标准的颁布与执行标志着自动驾驶测试验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关键性共识。此举有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场景应用框架,涵盖了从概念设计到模型仿真,以及从场景库构建到实际测试场地搭建的各个阶段。该标准为自动驾驶系统的仿真开发与试验评估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满足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的紧迫需求,进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后续工作积极推进
后续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牵头,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机构,深入参与到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活动中。我国将持续增强在汽车国际标准法规协调方面的参与力度和贡献水平。伴随着我国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汽车国际标准领域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为全球汽车产业的进步贡献更多积极力量。
我国主导制定的该国际标准具有深远影响。该标准不仅使我国在自动驾驶测试标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促进了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向更加安全与规范的轨迹发展。您认为这一标准对于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广泛应用将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